优游用户登录线上购买平台
我国本草学早有“茱萸”的纪录,但入药称呼茱萸的植物并非一种。比方,山茱萸、吴茱萸、食茱萸等。前两种的名称始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中品,后一种的名称始见于《齐民要术》,医籍最早载入《唐本草》。结局三者为何皆称呼“茱萸”,亦尚无考据,此中三者入药以山茱萸较为常用。
山茱萸,俗称“枣皮”,“山萸肉”等,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。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,用文火烘或置滚水中略烫后,实时除去果核,干燥。2023年11月,山茱萸被列入“遵从古板既是食物又是中药材的物质”。
本品呈不轨则的片状或囊状,长1~1.5cm,宽0.5~lcm。皮相紫赤色至紫玄色,皱缩,有光泽。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,基部有果梗痕。质柔弱。气微,味酸、涩、微苦。
补益肝肾,固精缩尿,止带止泻,止汗,生津止渴。用于肝肾阴虚,头晕眼花,腰膝酸软,遗精,尿频,遗尿,带下,泄泻,自汗,冷汗,消渴,神经脆弱,高血压等。
山茱萸生用以补肝肾、固精缩尿为主。酒萸肉为山茱萸饮片用黄酒拌匀闷透,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,取出放凉后造成。酒炒后以加强补肝肾、行气活血为主。(每山茱萸100斤,用黄酒12~15斤。)
今世探讨讲明,山茱萸拥有加强免疫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疲困、抗应激、抗衰老等用意。临床常用于调治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神经脆弱、更年期归纳症等。
山茱萸具补肝肾、固精缩尿之功,与熟地黄、山药配伍有滋阴补肾之功。用于辅帮由肝肾阴虚所致之头晕眼花,腰膝酸软,遗精,尿频等症。
方解:山茱萸补肝肾,固精缩尿;熟地黄滋阴补肾;山药补脾益肾;泽泻利水渗湿;茯苓健脾利湿;丹皮清热凉血。六药适用,共奏滋阴补肾之效。